集团网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政策法规  >  财经要闻

新年新期待:2013改革年增长年

发布日期:2013-01-09

  不管大还是小,每做完一笔生意,喜欢喝酒的老郑都会叫上一帮“铁哥们”聚聚。而刚刚过去的2012年,老郑与朋友们喝酒聚会的时间少之又少,更多地是躲在家里自斟自饮,排忧解闷。

  这是因为,作为江苏某小型空调制冷设备厂董事长的老郑,直到201210月中旬,才在湖北黄冈做成了第一笔生意,他“实在不好意思对朋友说出口”。“我看了《新闻联播》,知道中国经济正在放缓,但还是没想到,生意会这么难做。”老郑日前在和《国际金融报》记者聊天时感慨地说。

  老郑的案例虽不能代表中国所有中小企业家过去一年的遭遇,但他的生意“轨迹”还是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经济去年的走势相吻合。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持续放缓直到去年第四季度才真正企稳回暖。而这与老郑去年做成的第一笔生意时间点相似。

  经济形势的变化伴随着中国货币政策和主基调的改变。去年519日,“稳增长”被放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紧接着,央行连续两次降息,并开始了多次逆回购,汽车下乡等2009年使用过的刺激政策也“重现江湖”,国家发改委更是在去年5月中下旬和9月初等时间点大规模地审核通过了诸多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这些,最终成就了中国经济在年底企稳。目前,不少业界人士预计,中国经济2012年或仍将保持8%左右的增速,稍稍超过了年初定下的7.5%的增长目标。同时,去年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也将保持较低增速。

  对于2013年的中国,业界不仅充满期待,也心存疑虑。“换届季”之后的中国,能否在经济体制改革,乃至政治体制改革中寻找到新的突破口?改革或经济转型又将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变化?是否能让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多次强调的“城镇化”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激活中国的内需潜力?

  回顾篇

  低迷:何止用电需求

  ■ 本报记者 黄烨 发自上海

  在老郑的印象中,2012年最奇怪的一件事是“居然没有被拉闸限电”。“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年,5月还没过去,我的工厂就被拉闸限电了。但去年,气温接近40度时,都没有停电。”

  据去年7月底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电联)发布的《2012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及全年分析预测报告》,2012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电量“略有富裕”。这与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的严重“电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电联也确认,去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6.7个百分点。该数据创下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低点。

  “用电需求一直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之一。”某券商策略分析师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这实际上很好地反映了中国经济当时低迷的现实,尤其是第二产业的真实情况。”20128月,中国制造业PMI49.2%,这是该指数自201111月以来再度跌破50%的荣枯线。

  低迷的电力需求带来了辐射效应。在另一个反映经济形势的数据中,中国港口的煤炭库存持续维持高位。秦皇岛港煤炭库存曾一度在去年6月达到950万吨,这是该港口近十年以来的最高煤炭库存。

  事实上,低迷的不止是用电需求。早在去年1月初举行的2012年全国贸促工作会议上,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就预警,国际市场外需不足、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今年,中国面临的外贸形势更复杂、严峻”。海关数据也显示,20119月开始,中国出口增速呈逐月递减之势,去年1月,中国出口更出现了自200912月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而去年11月,中国出口增速降至2.9%,远低于市场预期的9%

  “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在2012年遭受的压力不止来自内部制造业的不景气,也受到外部欧债危机或欧美对中国产品需求下滑的影响。”上述分析师如是说。

  转变:去年5月开始

  低迷同样反映在GDP的增速上。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速分别为8.1%7.6%7.4%,后者更是创下了2009年第一季度(金融危机期间)以来的最低增速。

  “从这个角度就能理解为什么官方会不断强调‘稳增长’了。”中国价值指数首席研究员崔新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

  去年5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武汉考察期间就强调了“稳增长”的重要性。随后,据中国政府网消息,温家宝于去年5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表示,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根据形势变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积极采取扩大需求的政策措施。

  与上述表态相对应的是,国家发改委去年5月审核通过了三大钢铁项目:宝钢的湛江钢铁项目、武钢的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和首钢的迁钢项目。其中,宝钢湛江项目2008年以来就一直在等待“路条”,宝钢方面甚至早就成立了湛江公司,但却一直磕磕绊绊。“要不是遇上了正确的时间节点,说不定该项目还要再等几年才能上马。”当时,一位市场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感慨道,“也难怪,湛江市市长王中丙会激动地亲吻审核文件。”

  去年96日,国家发改委继前一天审批核准了25个轨道交通和铁路干线项目后,又审批通过了13处公路工程项目和7处港口工程项目。这将带动如钢铁、水泥和建材等产能过剩行业的消费。

  “加大预调微调力度”同样在市场中得到实现。去年68日,中国人民银行时隔4年之后首次降息,而后不到一个月,76日,又再次降息。

  另一方面,对中小民营企业的重视也在不断增强,尽管最终的效果有待市场检验。

  2012316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第七个重点任务就是出台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新36条”实施细则。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表示,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也强调,国务院各个相关部门都要确保在2012年上半年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解决“玻璃门”、“弹簧门”现象。

  去年:“稳增长”无悬念

  在一系列“组合拳”下,中国2012年的经济增长或已无悬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日前公开表示,实际上,从去年第四季度的情况看,2012GDP可完成7.5%的目标。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去年1128日也在北京强调,中国完成全年GDP7.5%或以上的目标已成定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此前预测,“2012年,中国GDP增长速度为7.7%左右,增速比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完成预期目标,2012年,中国GDP将历史性地突破50万亿元。今年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1GDP最终核实数据为473104亿元,同比增长9.3%

  “能完成这样的目标并不意外。”崔新生表示,“但我们也该看看其他的数据。除了‘稳增长’,官方先前并没有放弃‘调结构’和‘保民生’的目标。也就是说,在看GDP数据的同时,我们又该如何审视过去一年在‘调结构’和‘保民生’上的成绩?同时,在对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不断扶助的2012年,他们又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是不是真正享受到了国家的政策红利?”

  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不关心GDP,而要看看一年过去后,自己的工资有没有跑赢GDP或者CPI的全年增速。据银河证券推测,2012年总体通胀水平预计为2.7%左右,比年初4%的通胀目标低很多。

  展望篇

  发展主基调仍以“稳”为主

  “复杂”和“不平凡”的2012年,还迎来了中国的“换届季”: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时,上海、天津、广东和重庆等地的党委“一把手”也进行了“更新”。

  目前,“换届季”后的中国逐步明确了2013年的经济发展主基调。在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

  “这意味着,‘稳’将继续成为发展的主基调。”一位券商分析师认为。崔新生也指出,政策的延续性将护航中国经济进一步企稳回升。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公开表示,预计2013年宏观政策框架将延续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组合搭配,财政年度预算安排仍将有较可观规模的赤字。

  媒体则预计,“2012年新增信贷规模超过8万亿元的可能性很大。2013年可能在此规模上略有增加,流动性保持中性偏松。”

  崔新生甚至认为,“2013年,如果把握好,或将是重启年,进而到2014年,中国经济或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但前提是,首先,进一步放宽对民营企业的限制,真正让他们进入到国有企业的地盘,这样才能完全盘活铁路、电信、能源等领域;其次,要进行结构性减税,降低企业税负,为企业营造更好的经济氛围,这不仅将产生效益,更将解决就业等各种难题。同时,要借鉴2012年的经验,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决策方面的失误。”

  政治领域改革值得期待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日前表示,2013年中国GDP增长7%就足够了。“不经历阵痛,不牺牲一些发展速度,经济结构很难调整过来。”他还强调,“宁愿要一个没有水分、踏踏实实的7%,也比有水分的9%要好。”

  无独有偶,《华尔街日报》日前也认为,“2013年将是澎湃的一年,中国会继续收获对经济增长投资的成果及为改善民生、军事现代化和争取全球影响力所做努力的红利。同时,2013年将凸显该国增长模式的局限性,并表明中国的综合国力如何发展,及面临低增长率前景的领导层将如何运用这种综合国力。”

  “这都意味着,在‘稳’的同时,还应不遗余力地抓住2013年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加速经济转型,并进一步进行改革。”崔新生说。

  事实上,去年年底以来,习近平一直在强调改革。据央视报道,20121231日下午,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微博]在媒体上撰文称,“新一届领导人上台后所作出的一系列政策宣示表明了强烈的改革意愿及决心。这对正处于转折期的中国经济至关重要,是完成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预计,包括利率市场化、债券市场发展在内的金融领域的改革将在未来一段时间继续加速,财税体制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有望破题,并通过开放更多行业和领域给民营资本以鼓励民营经济发展。

  不过,崔新生认为,就2013年的情况看,经济领域的改革或难有大的突破,国企将依旧强势,经济体制也不会出现根本性变革。相反,比较值得期待的恰恰是政治领域的改革。“就今年而言,最佳的效果是,能通过政治领域的改革,比如反腐,加速经济领域的转型”。

  注意防范投资过热风险

  近日,交通银行(4.83,-0.07,-1.43%)金融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2013年,要特别注意防范由于稳增长政策在执行中的失当和政府换届两个因素共同叠加而可能出现的投资过热风险。

  该报告称,中国经济没有完全摆脱原来的“一收就冷,一放就热”的结构性问题。“在当前政策开始转向稳增长,稳增长的关键又是依赖投资拉动的背景下,又恰逢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换届之年。以往中国的经验表明,在地方政府换届之后的第一年,投资都会出现快速上升”。

  “在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没什么不好。但关键是,投资哪些领域?以怎样的速度进行投资?投资的同时,是不是还要考虑经济结构调整和民生等问题。”崔新生认为,“同时,中国也不该遗忘之前的教训。”2009年金融危机肆虐之际,中国出台了4万亿元刺激经济的投资计划,虽然当时让中国经济成功避免了像欧美国家那样出现大规模下滑,但在不少经济学家看来,却带来了不小的后遗症,如产能严重过剩、房地产投资比重过高等。

  专家认为,除了基本且急需的“铁公基”项目,中国的投资增速应保持合理的速度,并相对稳定房地产投资的增速。同时,避免楼市投资过热给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16日发布的宏观经济预测报告认为,政府调控政策是否具有持续性和2012年末房地产市场翘尾现象所造成的老百姓恐慌情绪,都为2013年房价上涨留下隐患。报告称,2012111月,全国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在年内首次出现正增长,达到2.3%

  不过,屈宏斌撰文称,预计2013年房地产投资不太可能大幅回升。“尽管长期来看,需求面仍然相对坚实,但鉴于领导人强调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这一点,房价显然不具备大幅上升的条件,因为高房价本身可能成为城镇化的一大障碍。”

(来自国际金融报)

苏ICP备08103862号 Copyright © 2008 江苏苏税迅通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山南路1号南京中心大厦31楼 电话:025-84650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