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月18日电综合本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2011年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国际舆论对此格外关注。虽然有声音渲染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但总体来看反应还是积极的。 振奋国际市场 美国《华尔街日报》分析指出,受中国2011年第四季度经济增幅好于预期的影响,亚洲原油价格17日大幅上涨,原油期货价格跃至每桶100美元以上,给全球能源市场带来光明前景。韩国佳施加德士能源有限公司分析师表示,欧洲问题令原油价格存在下行风险,中国经济增速强劲帮助减缓了这一风险,而且中国是地区制造商的一个出口目的地国,因此中国经济增速对于亚洲原油需求来说非常重要。 澳联社报道说,澳元与美元的比价18日创11周以来的新高,兑英镑更为坚挺,升至27年来的最高点。澳元如此坚挺主要靠中国强劲经济增长率的支撑。澳联社援引资深外汇交易商弗朗西斯科・索拉尔评述,中国经济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有利于澳大利亚经济稳定发展。 南非《商业日报》18日报道说,中国经济实际增长速度比预期要快,这让投资者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现“软着陆”增加了信心。中国经济出人意料的增长数据提振了约翰内斯堡股票市场的信心,金属股指更创近来新高。其中铜矿行业深受中国需求影响,股票指数在18日上涨2%,达到3个月来的最高点。 “怀疑论”无事实依据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之前曾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称,中国经济与美国金融危机前的情况非常相似,中国经济会走衰,“成为新的危机发源地”。他的理由是,中国消费支出只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5%,投资支出占GDP的50%,且其中很大部分是由不断扩大、即将破灭的房地产泡沫构成的,此外是信贷过度膨胀。克鲁格曼对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取得的成就长期持否定和怀疑态度,但诺贝尔奖得主的光环使他的言论在包括亚洲国家在内的一定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分析师谢栋铭17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数据来看,中国2011年的经济增速确实呈现放缓的趋势,但放缓速度慢于市场预期,正在朝“软着陆”的方向运行。12月工业产出和零售销售分别好于市场预期,这显示出中国经济内生动力正在增强。2011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增加到47万亿人民币,再次巩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他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在2012年仍有放缓的可能性,但不会出现大幅度减速,仍会维持在8%―9%之间。经济增速适当放缓未必值得忧虑,中国恰好可以借此加快结构性调整,促进生产业的内部调整。外媒舆论的“唱衰”论调更多来自于它们已经“习惯了”中国经济长期以来的高速发展。 高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金砖国家”一词的提出者吉米・奥尼尔17日表示,8.9%的增长率对于那些预测中国濒临“硬着陆”的分析师是一记耳光。中国未来10年的经济增长率若如他所预期地达到7.5%,以美元汇率计算,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过欧美总和。“这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 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洪平凡说,预言中国经济崩溃或唱衰中国的分析家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业会出现美国式的危机,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债务会发生诸如希腊等欧洲国家的问题,加上中国的人口老化等问题,中国将重走日本的老路,发生20年的所谓“无增长”,“但我认为,这些结论都是非常牵强附会的,中国现在不存在发生经济危机的风险。” 相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彭博社报道指出,中国经济减速一方面是因为出口需求的下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国内对物价和房价上涨的控制举措使得中国经济持续降温。本次公布的经济数据将进一步促使中国政府将经济政策的基调调向“稳增长”。 空中客车(空客)中国公司总裁博龙对本报记者表示,2011年中国航空运输业仍然保持着很强劲的增长势头,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依然保持着很高的增长速度。“我们对于中国对空客飞机的需求保持乐观。2011年,空客交付中国各航空公司的飞机数量占空客当年全球交付飞机总量的21%。我们预计,2012年,中国航空客运增长率将至少达到10%,中国各航空公司将继续拓展其国际航线网络,提高其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对本报记者说,“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流动性的逐步宽松,将有利于保证经济增速的回稳”。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高级副行长林毅夫18日在世界银行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公共负债占GDP的比重在45%左右,在世界各国中算低的;尽管世界经济下滑将对中国经济产生一定影响,但中国未来的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改善项目很多,中国政府拥有足够的财政空间和产业升级空间,因此完全有可能在今明两年保持高速稳定发展。 (来自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