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网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政策法规  >  财经要闻

积极应对国际宽松货币政策溢出效应

发布日期:2013-02-18
      近日,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对主要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负面溢出效应表示关注。会上,我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发达国家应妥善处理好财政整顿与经济复苏的关系,在促进短期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中期财政可持续,并减少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负面外溢效应。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提出了“加强对有关国家财政、货币政策及其溢出效应的监督”的建议。

专家就此指出,近年来,主要发达经济体都在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客观地说,量化宽松政策对应对危机、促进本国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也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量化宽松政策的负面溢出效应主要表现为:

一是各国货币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竞争性贬值,这是外溢效应的重要表现之一。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认为,近几年来,为应对危机,从美元贬值开始,欧元、日元相继贬值,但目前实际上并没有达到“货币战争”的程度。不过,主要发达经济体不顾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负面溢出效应,破坏了国际间汇率均衡结构,大大增加了各国竞争性汇率贬值的可能性,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全球“货币战争”的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货币战’未呈现以往持续性大幅度贬值态势,而是有升有贬、以贬为主的带有技巧性的贬值,这样导致世界经济从外部看矛盾并不突出,但实际各国货币面临的压力并不小,这一现象尤其值得注意。”宗良称。

二是量化宽松政策的负面溢出效应还表现为可能加大资本流动压力,尤其是短期资本压力。“宽松的货币环境导致资金在全球货币市场上向热点区域集结,从而推高大宗商品、黄金、粮食等的价格;然而,从近期形势看,一旦资本大量涌向某一价格较高区域,又会有资金迅速撤离该市场,这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导致资金‘大进大出’比较明显。”来自工行的分析人士指出,这些都加大了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难度。

三是量化宽松政策的负面溢出效应还表现为资金外溢、从而形成金融市场一系列连锁反应,进而影响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和自主性。

面对全球主要央行持续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我国该如何应对?对此,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应对发达经济体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首先,我国应坚持稳健货币政策,不断提升货币政策前瞻性、预见性,积极营造合适的货币政策环境。从今年的形势看,央行应尽量使用灵活的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控国内市场流动性,灵活调节银行体系的信贷规模,确保流动性处于合理状态。

“今年,既要保证货币政策‘不过紧’,也要保障其‘不过松’:因为‘过紧’不利于经济增长;‘过松’又不适合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需要。总之,要维持一个较为合适的、总体稳健的货币环境。”上述工行人士称,当前国内经济企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部分领域投资冲动持续较强与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相对不足并存,结构不平衡问题仍比较突出,加之当前物价对需求扩张仍比较敏感,这些都需要宏观调控谨慎应对、综合考量。

其次,要消弱量化宽松政策的负面影响,还应坚持经济转型步伐,努力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要继续坚持结构调整方向不动摇,不断提升我国产业的技术含量,提高自主创新和内生增长能力,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同时也要通过货币、汇率和产业政策等手段,扶持中国企业海外市场的产品竞争力,为经济平稳增长注入后续动力。

再次,要加快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步骤,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继续改进外汇管理方式,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快速发展。此外,应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国际相关交易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货币。

(来自金融时报)

苏ICP备08103862号  Copyright © 2008 江苏苏税迅通资产评估事务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山南路1号南京中心大厦31楼   电话: 02584659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