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请审查预算报告,报告包括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报告显示,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2014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预计8%,赤字率将保持在2.1%。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全国人大代表称,总量、结构皆体现积极的财政政策意图,预算改革多头齐进、亮点频现。
回望 2013年压缩支出,不扩赤字
2013年全国财政收入129142.9亿元,比2012年增长10.1%。全国财政支出139744.26亿元,增长10.9%。其中:中央财政收入增长7.1%,中央财政支出增长6.8%。收支总量相抵,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与预算持平。
报告称,2013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政收入增速下滑,低于年初预算预计的增幅;下半年经济企稳回升,财政收入特别是税收收入增速回升,加上一些一次性增收因素,全年财政收入比年初预算略有超收。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财政厅厅长王一宏告诉记者:“2013年在经济指标走低的情况下,全国财政收入能增长10.1%,难能可贵。从结构上看,中央和地方的结构关系,经济增速和财政收入的比例关系,以及财政收入内部税收和非税收入的比例关系,都表现出结构优化和质量改善的态势。”
“需要注意的是,支出规模持续扩大,重点支出的力度得到加强,特别是涉及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方面的支出增长水平都比较高。”王一宏说。
“财政收支运行稳健,赤字水平控制有力。中央本级赤字规模没有突破年初预算,地方也控制在年初的收支差额以内,去年收支矛盾这么尖锐的情况下,收支缺口没有加大,这是不容易的。”王一宏称。
前瞻 2014年财政收支总量与结构皆显积极
汇总中央和地方预算,2014年全国财政收入139530亿元,增长8%。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000亿元,可安排的收入总量为140530亿元。全国财政支出153037亿元,增长9.5%,加上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993亿元,支出总量为154030亿元。
王一宏说:“2014年预算草案中,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安排增长8%,我认为收入增长积极稳妥、留有余地。8%的增速和经济增速是相协调的,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看这个指标不算低,需要花费很大工夫才能落实。”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告诉记者:“收入增长8%是一个比较务实的选择。因为从整个经济形势来看,2014年将是比较艰难的一年。”
与2013年相比,收支差额的13500亿元比2013年增加1500亿元,而赤字率为2.1%左右,与2013年持平。“2014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扩大财政赤字,保持一定的刺激力度,同时赤字率保持不变,体现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财政平稳运行。”报告称。
“从总量方面来看,适当扩大赤字规模意味着积极财政政策保持一定扩张性,而赤字率不变则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的稳健性。”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表示。他说,赤字率之所以没有缩小,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去年的财政收入增速就明显下降,今年财政收入增长的预期明显不如以前;二是支出的刚性和刚性支出的比例还在明显增大。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财政收支矛盾是越来越突出,有必要通过赤字的方法来化解矛盾。不过,他也指出,赤字扩大一点,也意味着财政风险也随着增大,但是赤字率保持不变,则意味着财政风险是可控的。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表示:“赤字率和2013年持平,赤字规模适度扩张,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我们要通过支出的适度扩张来保民生、稳增长、调结构。举例而言,新农合标准从280元提高到320元。我们民生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扩大支出。”
白景明告诉记者:“对于结构的调整而言,市场本身有自发性,政府的作用要使自发性得到合理扩张,通过政策手段使结构符合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报告指出,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如厉行勤俭节约,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编制预算时据实安排重点支出,不再采取先确定支出总额再填项目的办法。
报告还指出,要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结构,重点增加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严格控制新增项目和资金规模,建立健全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将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由2013年的220个减少到150个左右。加强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腾出资金重点用于农业、教育、社会保障、卫生、大气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支出。
改革 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多头齐进
浏览整份报告可以发现,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亮点频现。
报告指出,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由收入任务数变为收入预计数。
刘尚希说,这是一项重要的改革,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是考虑到约束性预算会给经济“热上加热”、“冷上加冷”,即可能加剧经济的波动。经济总是有波动的,有时好有时坏。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往往财政收入也会相应减少,若为了完成收入预算任务,往往可能出现收“过头税”的情况,这将加剧经济的下行;而在经济较热的时候,往往税源充足,税收任务也容易完成,政府就倾向于少收税,这样就容易刺激经济“热上加热”。
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另一大亮点则在于,报告提出,根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宏观调控需要,确定中期财政政策,研究编制三年财政规划,对规划期内一些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大项目,研究政策目标、运行机制、评价办法,并强化其对年度预算的约束,提高财政政策的综合性、前瞻性和可持续性。
刘尚希表示,中期财政规划是为了增加财政预算安排的前瞻性问题。他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年度预算是“一年看一年”,好比“盯着脚尖走路”,可能迷失方向,也容易造成年度和年度之间脱节,有碍预算的连续性。
“中期预算则能解决这个问题,避免预算年度之间的脱节,使得预算与宏观经济政策相衔接。对比而言,三年财政规划是宏观性的、方向性的,年度财政预算是操作性的、执行性的。”刘尚希说,三年财政规划和年度财政预算既有衔接,又有分工,既有长期的考虑,又有短期的落实。
杨志勇认为,编制中期财政规划,可以使得预算安排、预算执行更贴合实际,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年末集中花钱的现象。
(来自:经济参考报)
苏ICP备08103862号 Copyright © 2008 江苏苏税迅通资产评估事务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山南路1号南京中心大厦31楼 电话: 025—84659389